走進漢陰縣澗池鎮五坪村蠶桑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正在為村里的貧困戶分揀秋幼蠶,同時耐心講解養蠶技術。駐村第一書記徐磊告訴我們,桑樹擁有發達的根系,耐寒、耐旱,特別適合月河沿線栽植,蠶桑產業不僅周期短,而且經濟效益可觀,生態效益也很顯著。 漢陰縣澗池鎮五坪村栽桑養蠶傳統悠久。桑蠶養殖收入是該村大部分農戶的主要收入來源。一度因管理技術不到位、桑苗老化、蠶繭價格低迷等原因,導致蠶農收入不穩定,生產積極性不高。
2019年,擁有多年蠶桑產業發展經驗的村支書郭昌和意識到,必須對原有的蠶桑專業合作社重新整合,實施五坪村蠶桑專業合作社的章程變更和股權重組,在掛聯單位教體科技局的牽頭和協調下,村班子成員的大力宣傳和動員下, 145戶蠶農、2戶企業社員和村集體加入合作社,注冊成立了注資總額100萬元的漢陰五坪村桑蠶專業合作社,其中貧困戶34戶,合作社由村集體控股。 合作社為分散養蠶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服務,將一家一戶的小生產聯合起來,每一個家庭就是一個蠶桑社區工廠家庭車間,讓農戶牢牢抱成團,以利于抵御市場風險。合作社主要從事桑蠶種養、小蠶共育、銷售經營,為合作社成員提供生產及銷售各環節的科技指導、技術培訓和市場信息。

合作社采取“黨支部+蠶桑專業合作社+家庭車間”生產模式發展蠶桑產業。在操作中實施“六統一”,即統一訂種、催青、共育、發放、收購鮮繭與銷售。先后多次舉辦蠶桑實用技術培訓班,邀請市、縣蠶桑專家前來授課,組織養蠶大戶外出參觀學習,引進桑樹新品種“強桑1號”和“農桑14號”,促進蠶桑業提質增效。 合作社發揮養蠶大戶示范帶動作用,輻射周邊貧困戶,推動蠶桑產業精準扶貧。2019年,澗池鎮五坪村一組趙順剛最多養大蠶16張,從事小蠶共育165.5張,養蠶年收入4.5萬元,農閑時從事建筑工收入2萬多元,今年被澗池鎮黨委政府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和勤勞致富能手。

澗池鎮五坪村六組王高英,是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全家2人,在村委會和合作社的示范帶動下,當年她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的水田里種植桑樹4.5畝,近幾年每年養蠶6.5張,售繭所得1.5萬元,于2018年順利脫貧。 為有效防控市場風險,增加蠶農收入,五坪村蠶桑專業合作社與安康寶業絲綢有限責任公司簽訂蠶繭收購協議。按照優質優價的原則,對方格蔟繭以高于傳統塑料簇繭每公斤2元的價格收購。五坪村蠶桑合作社對社員按現金入股進行分紅,同時還對出售的蠶繭進行二次返利,今年合作社已實現毛利潤67809元,累計分紅、返利39551元,蠶農收益實現最大化,同時也壯大了集體經濟。

五坪村蠶桑合作社在新型蠶具的推廣、省力化養蠶、蠶桑副產品的銷售、帶貧脫貧等方面積極創新,取得顯著成績。2018年發種906張,其中70%實施商品化小蠶共育,產繭41.6噸,產值195萬元;出售附屬產品蠶沙12噸、秋后桑葉35噸,桑樹枝條20噸,產值6萬元,蠶桑總產值突破200萬元,蠶農戶均收入13700元;帶動34戶貧困戶養蠶126.5張,戶均增收0.7萬元,26戶貧困戶依托蠶桑產業實現脫貧增收。 “下一步將按照振興傳統產業發展思路,積極推行“三個一”產業發展模式,推動“三變”改革,實現“三個一千”的目標,即載桑突破一千畝、養蠶突破一千張、人均增收突破一千元的目標。進一步改良品種、改造老桑園、推廣和運用省力節本新技術、實施蠶桑蠶業效益倍增計劃,將蠶桑產業做大做強,助推脫貧攻堅進程,為鄉村振興奠定良好的產業基礎。”第一書記徐磊介紹說。
如今,在澗池鎮五坪村蠶桑專業合作社的引領帶動下,建檔立卡貧困戶已逐步脫貧,靠著栽桑養蠶的增收走上小康之路。